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15, 2018的文章

信邦攻風電 Q1每股賺1.23元

信邦董事長王紹新日前預告,今年風電事業將有很大的機會。 報系資料照 2018-04-21 00:02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政府推動離岸風電,經濟部昨(20)日舉辦首場遴選會議,預計月底公布結果。 國內信邦(3023)供應風機裡的特殊配線,與奇異(GE)、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三菱重工維斯特(Vestas)等國際風電設備大廠都有合作,客戶涵蓋面廣,有望搭上綠能順風車。 經濟日報提供 信邦昨天公布今年第1季財報,合併營收34.86億元,年增8.5%,創下歷年同期新高;毛利率25.12%,也比去年同期提升0.32個百分點。 受到新台幣及人民幣升值造成匯損,以及所得稅率增高的影響,信邦上季稅後純益2.77億元,比去年同期略減1.9%,換算每股稅後純益1.23元。 政府力拚能源轉型,積極推動離岸風電,遴選與競價作業昨天正式開跑,號稱未來20年商機將高達上兆元,吸引各大國內外廠商磨刀霍霍。 國內信邦耕耘風機市場多年,主要提供風機裡的特殊配線,客戶涵蓋多家國際主要風電設備大廠,客戶在全球風機設備市場的整體占有率高達40%,不論最後誰得標,信邦都有望間接受惠。 尤其政府推動離岸風電,希望能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除了要求風機在台灣組裝,也希望相關技術能國產化,要求國際風電大廠如果得標,離岸風機必須與台廠合作。 信邦董事長王紹新日前預告,信邦今年除了工業應用和汽車事業成長動能較強,在綠能事業方面,風電的部分今年將有很大的機會。目前綠能相關產業占信邦總營收比重約20%,其中就有70%是來自風電,主要市場包括歐洲與美國。

離岸風電遴選 3團隊上陣 下周一揭曉

2018-04-21 00:28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潘姿羽/台北報導 經濟部昨天舉辦第一場離岸風電開發商遴選會議,現場禁止採訪,封鎖訊息幾乎滴水不漏。 記者杜建重/攝影 經濟部昨天下午舉行首場離岸風電遴選會議,由達德能源(WPD)、上緯及麥格理、亞洲水泥等三家開發商,競逐二○二○年完工併聯的零點五GW容量,會議不開放媒體採訪,但現場氣氛相當慎重。下周一(廿三日)便會告知開發商結果,以利開發商準備廿七、廿八日第二階段三GW的遴選。 政府設下二○二五年前達成離岸風電五點五GW的目標,並採「先遴選三點五GW,後競價二GW」的分配機制,而三點五GW又分為二階段遴選,二○二○年完工併聯的零點五GW,以及二○二一年至二○二五年完工併聯的三GW。首場二○二○年完工併聯的零點五GW遴選昨天舉行。 昨天風場開發商分批到達經濟部,依照抽籤順序來簡報,達德能源第一家簡報,之後依序為亞洲水泥、上緯及麥格理。 據了解,遴選委員昨天就會完成評分,但能源局不會公告遴選結果。能源局也未透露共有多少位遴選委員到場,不過據了解,廠商被要求準備廿七分簡報給委員。 能源局官員表示,每家廠商報告內容都涉及商業機密,遴選委員必須簽保密協定,所有會議資料都會回收;即便昨天遴選結果會先出爐,廿三日也只會個別告知開發商各自的結果,不會透露其他團隊的訊息。 能源局昨天要求開發商一次只能有八個人進行簡報,達德能源團隊出動高層,除了董事長王雲怡出席,還有多名德國高層如財務長、風場監督者特別來台簡報。達德能源是第一個進行簡報的團隊,相關高層說,雖然心情很緊張,但是準備很充分,會很有信心。 上緯及麥格理團隊方面,上緯董事長蔡朝陽與麥格理資本台灣負責人蔡毅霆昨天都出席。蔡朝陽表示,「我們非常有信心,因為已經有實務的開發經驗,海能風場也只會以二○二○年為目標來準備」。

產業政策交流 竹縣力推AI

【記者戴聖峰/新竹報導】 2018年4月20日 上午12:00 經濟部為推動區域產業發展創新,促進中央與地方政府合作,日前在縣府簡報室舉辦「新竹縣產業政策交流會議」,由新竹縣長邱鏡淳會同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游振偉、行政院科技會報委員柯承恩共同主持。會中邱縣長表示,沒有搭上AI這班列車,可就落伍了,表示新竹縣政府將全力配合中央政策,協助推動AI產業。 經濟部工業局游副局長表示,整個計畫的推動有兩個重點,那就是跨域與創新,希望中央「接地氣」到地方,彼此交換意見、掌握重點,共同迎接AI產業競爭時代的來臨。柯委員則表示,現在已是大數據與人工智慧(AI)時代,由中央政府密集投入,與地方政府共同規劃,並營造好的環境,再由產業界來實現,這已是趨勢了。 會議由縣府國際產業發展處處長陳偉志當引言人,就「新竹縣區域產業發展現況與未來:智慧製造‧產業升級」議題討論;另外,經濟部工業局區域產業政策鏈結辦公室執行長戴元峰則引言「中央與地方府際合作與科技產業推動」議題。 出席貴賓包含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副局長許增如、祥儀企業公司董事長蔡逢春、科技部AI創新研究中心推動辦公室主持人林永隆教授、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台灣區總裁曹世綸、經濟部工業局區域產業政策鏈結辦公室執行長戴元峰、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秘書長洪智傑、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董事長盧崑瑞、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副校長蔡世傑等共有四十多位跨領域之產、官、學、研專家齊聚與會。

公共運輸改革納入空污 中市:免費公車吸客效果有限

環境資訊中心 鄒敏惠 2018年4月20日 下午1:56 發表日期 2018/04/20 上稿編輯: 鄒敏惠 本報2018年4月2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交通部、公路總局20日舉行公路公共運輸計畫研討會,空污治理問題此次也獲討論,學者提醒交通規劃要以「共效益思維」思考,改善「鼻子前的暴露」造成的健康危害,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帶來的氣候變遷。環保署則表示,目前正在佈設物聯網,全台將灑下1萬200個微型測站,空品監測若能配合交通管理將能有效減少空污,效益更勝於改善電廠,這才是智慧城市。 台中市免費公車的經驗顯示,價格因素效果有限,還需朝更有綿密與可靠的路網方向來改善。 公路公共運輸計畫成果與展望研討會。攝:賴品瑀。 不管是行政院去年底拋出的「紅害減半大作戰」,或是甫在立院完成初審的空污法草案,當中對推動公共運輸、移轉民眾私人運具的使用,都有不少期望。運輸研究所副所長黃新薰表示,交通部目前正在推動「公車2030全面電動化」。 美國哈佛大學環境衛生博士、中研院環變中心研究員龍世俊指出,目前移動污染源貢獻了全台約1/3的空污,不但有引擎直接排放出的微粒,也有氣狀的前趨物質,經過光化等化學反應,成為二次污染物。目前政府的政策走向全面換成電動車,這樣的確就沒有了尾氣排放,但排放就轉為電廠排放,目前世界趨勢,各國也多是先改電動車,不過,電廠改採再生綠能也同時推動中。 龍世俊提醒,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氣候變遷,而這來自於能源使用,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是二氧化碳與空污。龍世俊提出「共效益思維」,來中止惡性循環。龍世俊解釋,要處理交通空污造成環境、健康問題,介入手段可先增設預警系統來降低健康傷害,再者以健康導向擬定交通建設的建設,再以健康導向提高公眾意識,改變行為,再進一步改善交通建設。 龍世俊著重「以健康來吸引搭乘大眾運輸」,他舉例,機車騎士等紅綠燈時,暴露濃度遠高於環署提供的空品監測數值四到五倍之譜,因為環署的測站目前多在三層樓高,無法真實呈現地面的狀況。而各種移動方式的PM2.5暴露狀況約是公車(平均小時增量11.5微克)略優於走路、騎自行車與機車者(大約14.6至17.6微克左右)。龍世俊坦言,在私人小客車中暴露的空污最小,但是對整體的空污絕對是傷害。 龍世俊指出,除了直接排放,還有道路揚塵、加油揮發、揮發損失、機件磨損、輪胎磨損也

中鋼參與經濟部能源局3GW風場遴選 投資金額逾700億元

財訊快報2018/04/20 15:40 中鋼 (2002) 參與經濟部能源局 3GW 風場遴選,將在 4 月底公告結果。以中鋼申請容量 480MW 來估算,投資額約在 700 多億元,將成為中鋼在「鋼鐵」以外的最大投資案。在風電投資上,中鋼除已決定投資 68.42 億元在興達海基風電案外,並參與經濟部能源局第 29 號風場開發商遴選,依照中鋼財務試算,1MW 的容量,投資額是 1.8 億元,中鋼 29 號風場總容量裝置 480MW,估算投資金額是 864 億元,但在中鋼合作夥伴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 (CIP) 的協助下,可降低其投資金額至 700 億元。 能源局 4 月底公告遴選得標的風場開發商,將按固定的躉購費率計算電費收購電力,目前公告的費率每度是 5.8 元,依此估算,中鋼一年發電營收可達 100 億元,扣掉運維及利息支出,一年現金流估計有 80 億元,20 年長期投資的年化報酬率估算有 7% 以上。 不過,綠電發電尚須考慮有效發電比問題,依有效發電百分比來看,太陽能有效發電比是 0.14,陸上風電是 0.28,離岸風電是 0.4,且躉購費率也會調整,財務估算還有調整的必要。

離岸風電遴選會議登場 禁止採訪低調又神秘

2018-04-20 14:37聯合報系攝影中心 記者杜建重╱即時報導 經濟部今天下午舉辦第一波0.5GW(10億瓦)的離岸風場開發商遴選會議,這是離岸風電的首場遴選會議,將有3家廠商以及20位評審委員,不過,由於牽涉龐大的商機,會議現場不僅完全禁止媒體採訪,連門口都不准媒體逗留,工作人員封鎖訊息,幾乎做到滴水不漏的情況,會議神秘的氣氛讓人好奇。 根據政府規劃,國家能源轉型的進程到了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達20%,其中,離岸風電之裝置容量共計有5.5GW,而今天下午的遴選會議將決定哪些業者可以取得風場開發權,有意角逐的3家廠商將先爭取0.5GW容量,下週再進行2025年前可完工併聯的3GW遴選作業,預計在五月初宣布遴選結果,除了業者之外,還有20名委員出席會議。 經濟部今天下午舉辦第一場離岸風場開發商遴選會議,由於牽涉龐大商機,會議現場不僅完全禁止媒體採訪,連門口都不准媒體逗留,工作人員封鎖訊息,幾乎做到滴水不漏的情況,讓人充滿想像空間。記者杜建重/攝影 經濟部下午舉辦第一波0.5GW的離岸風場開發商遴選會議,除了廠商還有評審委員到場,但會議現場不僅完全禁止媒體採訪,連門口都不准媒體逗留,工作人員封鎖訊息,幾乎做到滴水不漏的情況。記者杜建重/攝影

清大防駭晶片產學聯盟簽約、人工智慧研發中心成立揭牌

中時電子報  2018/04/20 14:07 清華大學今 (20)日與巨量電子束直寫微影設備商荷蘭Mapper微影公司簽約,價值數十億元、全球第二台的巨量電子束微影設備將進駐實驗室,讓台灣成為全球第一個能開發與試產具有專屬「身分證」防駭安全晶片的國家。 除荷蘭Mapper微影公司,今天與清華大舉產學聯盟簽約的企業還有微影周邊設備供應商日本Screen及專精微影軟體編譯的美國Synopsys,共同宣告12吋晶圓巨量電子束直寫微影技術(MEB12)計畫正式在清華啟動,Mapper將是支持清大「人工智慧研發中心」的重要力量。 清大校長賀陳弘表示,今天簽約讓清大成為世界上首先擁有12吋巨量電子束直寫微影半導體製程研發能力的大學,人工智慧 (AI)、大數據物聯網及晶片安全是一體的3面,清大如今能整合並研發出安全性超越過往的晶片,等於打開了全新之門。 科技部在全台15所大專院校成立國際產學聯盟,設在清大的國際產學聯盟 (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GLORIA) 以「智慧生活」為發展核心,去年9月啟動招攬國內外產業及學術研究單位加入會員,透過會員制媒合,共享資訊資源,並將最新科研成果投入生產製造。 科技部次長許有進指出,大學院校擁有創新能力,這個能量要真正應用在產業界,且不只在國內,國際產學聯盟就是要為頂尖技術找到出海口。 清大研發長曾繁根強調,清大國際產學聯盟就像武林盟主,邀集產、學、研各路英雄好漢來到清大「論劍」,切磋生物醫學、半導體、AI及物聯網、能源、文創等5大領域的「武功」,第一階段已有9家公司及國家實驗研究院加入會員,如台達電為VIP會員,一般會員包括海華電子、金寶電子等,今年還可望引進國際級的跨國企業加入。 他說,學界除了盟主清大,已有東海、元智、中原、元培、中華、大華、明新、聯合大學和中國醫藥大學等9所學校加入產學聯盟。

科技部中科管理局AI系列第2場論壇 300萬美元的專利課 松騰成功力抗全球第一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在智慧製造、科技與產品日新月異推陳出新的時代,為協助廠商厚實產業競爭力及強化企業對專利佈局的基礎觀念建立,掌握可運用的技術轉移資源管道,科技部中科管理局19日於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辦理「AI與機器人應用x產業AI化系列論壇」第2場「小蝦米力拼大鯨魚-專利戰實例分享」活動。  中科管理局指出,專利就像是公司經營的獨門功夫、也是企業生財的核心技術;它可以是壟斷市場的利器,也可以做為進入市場的突破口。更重要的是,專利開發與佈局可創造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  而因全球市場競爭激烈,近年來專利訴訟案戰火越燒越旺,已成為國際大廠威嚇競爭對手、爭奪市場、鉅額權利金索取、阻止對手市場佈局的重要手段。國內企業在拓展世界版圖之餘,應認知專利的重要,著重於專利質量及運用範疇,在遭受國際大廠甚至專利蟑螂侵權訴訟的威脅下、擁有足夠子彈得以保身甚至反擊。  這次活動的主講人之一、具有「台灣掃地機之父」美稱的松騰實業董事長燕成祥,於會中詳盡分享松騰實業的起家、創業歷程,以及面對iRobot商業訴訟的因應對策。燕成祥表示,工業設計與科技智慧的結合是松騰最具有價值的企業競爭核心,面對企業規模大於25倍以上的iRobot及美國專利複雜訴訟、幾乎沒甚麼勝算,所幸有工研院為其強大後盾,讓iRobot不得不與松騰和解。  在這次的專利戰中擔任「神助攻」的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長胡竹生透露,工研院10幾年來持續強化機械領域的專利佈局,累積豐厚的控制系統、清潔系統、環境偵測、定位導航、路徑估測與建地圖系統方法等專利權組合,取得超過100餘件專利權。在機械所內組織面上將創新突破成為一個開放式系統平台(Open Innovation System Platform; OISP),把技術發想、專利策略,以及產業連接成為一個整合的工作。胡竹生特別提醒,一般中小企業千萬別輕忽專利的力道、應及早布局具攻擊性的專利,讓這些專利產生關鍵影響力。  主持人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黃漢邦表示,在面對任何技術或產品時,千萬不要自我侷限,在網際網路與資通訊設備發展迅速的時代,任何看起來跟資通訊無關的實體終端應用、都可能無限的市場潛力,並請講者分享專利申請的必要性、布局時機以及企業的新產品開發申請專利建議。  活動現場分享互動熱烈,與會者對完整配套的

中華電信「AI雲端平台與應用服務發展論壇」 展示應用研發成果 攜手產官學研啟動產業AI普及化

2018-04-19 人工智慧導入產業運用的程度超乎想像,深耕AI雲端平台服務與物聯網應用有成的中華電信於是舉辦論壇,邀請產官學研專家分享交流AIoT各領域發展現況,提供產業轉型升級參考之用,進而協助政府落實「台灣AI行動計畫」願景。 身為台灣電信產業龍頭,中華電信很早就藉助智慧科技提升服務效率以及客戶滿意度,因此為了讓大眾更加了解當今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應用領域,日前主辦「AI雲端平台與應用服務發展論壇」,分享多項AIoT實際經驗與成果,期盼帶動企業與產業加速轉型升級,邁向「產業AI化、AI產業化」發展目標。 (由右到左) 中華電信執行副總經理宋雲峯、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涂元光、中華電信研究院副院長陳榮貴、中華電信學院院長蔡正雄、科技部政務次長許有進、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林榮賜、國網中心計算基礎設施服務計畫主持人朱賢良、趨勢科技研發副總暨人工智慧加速計畫主持人周存貹、東海大學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楊朝棟   產官學研AI專家共襄盛舉 匯聚創新能量並加速生態系建構 論壇上半場,感謝大家共襄盛舉的中華電信學院蔡正雄院長表示,AI應用呈爆炸性成長,美、中各國皆已制定政策與計畫,視AI為經濟發展關鍵科技,因此台灣應該把握時機導入AI創新應用,恰好中華電信在智慧交通、智慧家庭、智慧安全、智慧通路及智慧維運等五大應用累積相當實力,可望成為產業最佳夥伴,協助獲取轉型升級契機。獲邀致詞的科技部政務次長許有進則提及,科技部發表的人工智慧五大策略有兩大目標,一是攏聚國家人才,二是打造創新生態,所以設立4間研究中心之外,還選出67件AI研究計畫,預計每年培養三千名AI人才,藉此匯聚台灣創新能量,很高興中華電信舉辦論壇聚焦AI雲端平台應用,有助於產官學研交流激盪,擴展這股創新能量。 進入專題演講,國網中心計算基礎設施服務計畫主持人朱賢良首先指出,國網中心建置的雲端運算環境與AI測試研發環境,最近與金酒公司展開合作,將高粱發酵過程的濕溫度數據予以記錄並分析,建立可取代人力的自動化模組,同樣的資料集與演算法也適用在影像、生醫、防災等領域,作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解決方案。身為全球資安領導廠商,趨勢科技研發部副總周存貹以公司發展AI經驗為例,表示不妨從偵測新形態威脅、減低工作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整合既有技術等方面,著手開發適合企業的AI應

漢諾威工業展23日登場,所羅門秀機器人

2018年04月19日 16:31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彭昱文台北報導】 全球工業界知名盛會「德國漢諾威工業展」(Hannover Messe)將於4月23至27日盛大舉行,響應政府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政策,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智慧機械海外推廣計畫」首發選定漢諾威展,設置「台灣智慧機械形象館」,所羅門(2359)因領先專注機器人3D視覺開發而獲邀參展,屆時將展示3D智能取放、VGR(Vision Guided Robotic;智慧視覺導引機器人系統)以及AI瑕疵檢測、量測、生產履歷等應用。 所羅門表示,機器人智慧視覺的目的是讓機器有「眼睛」、更有「腦筋」,透過機器視覺的影像擷取與AI軟體分析,使機器人自動化能夠在瞬間內高精度地識別和定位物件,經由自動化減少人為判斷的錯誤和強化過去人力無法做到的任務,幫助業界更快速與穩定地實現產線自動化和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所羅門進一步指出,智慧視覺解決方案使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讓工業用機器人更聰明、更容易使用,該視覺系統已經可以支援世界主要機器人大廠手臂,即使是複雜的物件也能快速且精準地被辨識並夾取、分類。不論是在物流、食品、飲料、金屬加工、汽車、機械、紡織、鞋業、醫療產業等相關應用領域,所羅門視覺產品均可以滿足上述需求。 所羅門看好且加強耕耘智慧機器人產業技術前瞻的歐洲市場,除了本月的漢諾威展,亦將參加6月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國際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貿易博覽會(AUTOMATICA),展示3D視覺技術的同時,也擴大尋求策略合作夥伴,尤其歡迎機器人經銷商、系統整合商及各產業夥伴進行策略聯盟。 (時報資訊)

金屬中心 推動台、荷離岸風電商機媒合

2018-04-19 15:42經濟日報 記者林政鋒╱即時報導 金屬中心舉辦台灣、荷蘭離岸風電產業國際交流媒合會,荷蘭商包括Sif Group、Huisman Equipment、Boskalis和GustoMSC等12家離岸風電國際知名業者參與,專業領域涵蓋風力機設計控制及營運、水下基礎製造、海事船舶施工等範疇,為國內發展離岸風電產業挹注動能。 經濟部工業局科長陳鵬詠表示,為推動國內離岸風力發電產業發展,推動國際廠商與業者合作,「離岸風力發電產業政策」推動主軸包括,建立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環境、建立產業供應體系,希望藉由建立離岸風電產業園區,進而帶動廠商投資、形成產業聚落,並以市場誘因吸引國際風電設備廠商來台,促使風力機製造、水下基礎及海事工程船舶製造等國內外業者建立合作關係。 預計明年起以三年期程逐步建立水下基礎、陸上電力設施、風力機零組件、海事工程船舶製造等在地供應鏈,2025年可帶動製造業總投資額達332億元,年度產值可達1,218億元。

智慧機械見成效 工業局率團訪盈錫

2018-04-19 21:44經濟日報 台中訊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日前率媒體參訪團,造訪位於台中的盈錫精密工業,見證政府推動智慧機械的具體成效。 工業局表示,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是政府五大產業創新計畫之一,政府以連結在地、連結未來、連結國際三大策略推動精密機械導入智慧科技,建立智慧機械生態體系。為提高中小企業跨越門檻能力,助業者由工業2.0跨越至工業3.0,工業局以智慧機上盒(SMB)協助機械與製造業導入設備聯網、生產管理可視化與智慧化應用,提升國際競爭力,預計今年推動1,000台機械設備,透過SMB實現設備聯網,加速業者朝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升級。 盈錫公司為全球第三大精密螺絲帽製造廠,產品應用領域涵蓋3C、航太、汽車、醫療。106年在工業局輔導下,建構智慧化工廠,總計6個廠區約150台機器導入設備聯網,將機器人工作站與智慧機台及廠務設備,運用機聯網讓設備間互相溝通,透過數據採集及監控系統進行資訊監視、異常警報、設備維護管理、刀具壽命管理等。 同時結合企業資源規畫、產品資料管理系統,統計製程控制軟體,讓生產指令、物料資訊、生產資訊、設備資訊同步,達成設備通訊標準化、生產網絡彈性透明化與數據分析智慧化,將過去人工作業改成數位化生產管理,並即時追蹤生產狀況,導入後人均產值提升13.6%、設備稼動率提高20%、產品良率提升7%。盈錫並著重產、學、訓三合一的產學制度,培養技術及研發能力兼備的人才。 (陳華焜)

【尋找台版公民電廠】 不只是錢的問題 五個常見卡關因素分析

環資中心 2018/04/18 12:00 發表日期 2018/04/18 上稿編輯: 陳文姿 本報2018年4月18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架個太陽能板,還可以賣綠電賺錢,聽起來很簡單。無論是在自己家裡裝設綠能,還是社區集資架設,廣義而言,都算是一種公民參與發電的「公民電廠」,但多年來進展卻很緩慢。 在不斷的摸索與嚐試後,幾位推動者用時間與金錢學到寶貴的課程。聽聽他們的「台灣經驗」,為什麼公民電廠需要的不只是錢。 1.申請程序複雜冗長 再生能源設置申請程序冗長,這問題業界已多次反應,政府也著手改進。不過,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表示,實務上至少需要4-6月。這期間的不確定性會讓民眾懷疑、擔憂、甚至卻步。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綠能社區小組召集人陳秉亨則建議,由專家與大學合作成立專業輔導團隊,主動評估具有發展再生能源條件、有意願的社區,由專人協助社區申請作業。建立一套標準的SOP申請程序,讓經驗得以延續。 關卡重重的申設流程。圖片來源:經濟部能源局執行陽光屋頂百萬座計劃網頁。 2.人才與經驗欠缺 陳惠萍表示,社區大都沒有再生能源的營運與維護技術,這方面可以跟業者簽約,由業者提供服務。不過,社區差異性大,陳秉亨就指出,有些社區意見很多,無法全然倚賴顧問公司。一個能與社區良好溝通、獲得社區信賴的關鍵人物非常重要。 綠色和平基金會再生能源專案主任蔡絲婷指出另一個現象。地方能源治理的角色才剛興起,地方政府推動綠能與節能時常面臨人力、經驗、與資源不足的窘境,這還需要一段摸索期。 3. 融資貸款遇障礙 開發商向畜禽舍承租屋頂的太陽能開發方式,主要是以公司擔保向銀行融資,但社區電廠卻不容易做到這點。 陳惠萍指出,以里長發起社區電廠為例,不太可能由里長出面擔保。另一個方式是先成立法人組織,但這會讓流程更久更複雜。她建議比照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由政府成立公民電廠信保基金協助擔保。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也承認,融資確實是關卡。設備投資需要資金,雖然十年可回本,但這樣金流太慢。如何讓資金循環是一項課題。公民電廠發展才剛起步,銀行有所疑慮態度也偏保守,這需要時間的累積與證明。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於辦公大樓屋頂裝設太陽能板的過程宛如一段天堂路。攝影:陳文姿 4.參與誘因不足  林子倫指出,國外綠能發展部分是出於經濟考量。有

離岸風電黑船來襲 核電幫最後保衛戰

離岸風電需大量依靠外資技術,讓藍營痛罵「喪權辱國」。(郭晉瑋攝) 新新聞童豊昕  2018-04-18 18:40 日前核二廠二號機重啟引發軒然大波,而台電董座楊偉甫也在同時拋出震撼彈,透露核四廠燃料棒六月即將送出國,等於正式宣布核四走入歷史。 但隨核二廠二號機才營運一天就跳機,台電內部核電幫結合外圍團體也蠢蠢欲動,發動最後一波核四保衛戰,除前廠長出來跳腳,相關團體也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要求把核四燃料棒暫時留在台灣,「給人民選擇的機會」。 藍營猛批離岸風電「割地賠款」 蔡政府當初曾明確表示「核四不再是台灣選項」,但如今核二已重啟,當夏季供電壓力逐漸逼近,面對核四是否也會急轉彎? 蔡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但近期國民黨及不少能源相關人士開始大力抨擊離岸風電由外商投資「圈地」,本國廠商所占的比率甚少,是「割地賠款、喪權辱國」行為,不但抬高電價,還會有兩兆元巨款將被丹麥、德國等外商公司賺走。 這一波批評由前台電廠商陳立誠開始啟動,強調離岸風電為「三倍庚子賠款」,二○二五年離岸風電每年可提供兩百億度電,「與核四廠兩部機每年可提供兩百億度電正好相同。但核四廠幾近完工。」他批評說,全國人民為了蔡政府的廢核政策,要負擔近兆的施工費用及未來二兆元電費。國民黨也於四月十三日跟進舉辦記者會,強調歐洲與東南亞等國家離岸風電每度只要二.六元新台幣,台灣竟以六元採購,較國外離岸風電競標價格高出一倍以上。 楊偉甫透露核四廠燃料棒將送出國,引發核電幫聚集反制。(郭晉瑋攝) 國民黨強調,在服務業創造每個工作機會,「成本約五十萬元」,而離岸風電一兆建設經費可「創造」一萬八千個工作機會,「換句話說,創造每個工作的成本超過五千萬元」,質疑為何將花百倍以上。 這些論述引發蔡政府、反核團體及國民黨與連帶能源人士又一波論戰。無論論述內容是否正確,的確是近期難得能引動國民黨全體政治動作的議題。然而,這個組織性作戰,在此時此刻到底只是針對離岸風電?抑或有其他檯面上不可見的誘因讓此議題浮上檯面? 一名能源業界相關人士說,綠能與核能,在台灣的能源政治脈絡下,向來是互相牽動的。「當蹺蹺板的一側大反彈」,該人士說:「你就知道,是另一邊的機會受到了非常大的損害。」 先放下離岸風電議題,回頭檢視「另一邊」目前的狀況。蔡政府雖已擬定二○二五非核家園目標,但賴內閣也於二月

劉文雄接任工研院院長

發布日期:2018/04/17 關鍵字: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藍海策略 工研究院於日前舉行新任院長劉文雄博士布達典禮,由經濟部次長王美花代表布達,現場包括科技部次長蘇芳慶、行政院科技會報執秘蔡志宏、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台達集團榮譽董事長鄭崇華以及工研院院友會名譽理事長胡定華等多位產官學研人士共同見證及參與。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新任院長劉文雄博士具備大數據、智慧電網、網域監控等跨領域專業,以及超過30年的科技經營管理長才,擁有豐富的產學研跨界合作經驗,與豐沛的國際鏈結資源。當前世界趨勢正朝向跨領域融合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為主的數位科技發展,他期許劉院長能引領工研院優勢能量,推動台灣產業轉型升級。 劉文雄表示,他將帶領工研院持續發揮跨領域研發創新的優勢,積極採取「藍海策略」,將工研院研發工作以市場導向並考慮PEST各層面,包括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o-cultural),及科技(Technological)。工研院也將做為一個學術界與產業界及台灣科技研發與國際先進研究的橋樑,並強化海外辦公室的功能,配合政府積極推動法人改革,帶動產業轉型。 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表示,全球競爭激烈,他非常贊同劉院長聚焦市場需求的理念,期許工研院在劉院長領導下、與產業積極配合,迎向更好的未來。

風電光電發電量雙創高,今年光電估大增

作者 中央社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4 月 17 日 9:30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 風力 經濟部發表民國 106 年再生能源統計,風力及太陽光電發電量各為 17.1 億度及 16.9 億度,皆創下歷史新高,經濟部指出,去年新同意備案核准裝置容量 1203MW,可挹注今年光電發電量。 政府積極推動開發再生能源,根據經濟部統計處 16 日發布資料,太陽光電發電量近 10 年平均年增 94.4%,至去年為止,占再生能源發電比重已提升至 13.6%;風力發電近 10 年平均年增率則為 14.5%,去年占比為 13.7%。 台灣再生能源目前大多依賴水力,但受降雨量影響大,像去年就因降雨量不如預期,全年慣常水力發電量 54.3 億度,年減 17.2%,抵消風電與光電增幅,整體再生能源發電量 124.7 億度,年減 2.2%。 統計處指出,國內業者積極與國外技術業者合作,籌設離岸風電發電機組,加上光電模組業者持續推展太陽能發電,不僅有助提升國內再生能源供給,也能帶動相關產業技術升級及產值成長。 統計處表示,去年新同意備案太陽光電裝置容量 1203MW(百萬瓦),較前年大增近 1.5 倍,以彰化縣核准 232MW 最多,其次為台南市(210MW)、高雄市(137MW)、雲林縣(131MW)及屏東縣(106MW)。 光電業者經同意備案後,到與台電併聯開始發電約需半年至一年時間,統計處表示,從 105 年備案核准裝置容量 482MW,挹注 106 年太陽光電發電量年增 49.4% 來看,在去年備案核准裝置容量大增 1.5 倍狀況下,今年太陽光電發電量可望持續顯著成長。 (作者:廖禹揚;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能源轉型 荷蘭駐台代表:台灣和荷蘭有相同野心

荷蘭駐台代表紀維德出席台荷再生能源論壇。(荷蘭辦事處提供) 2018-04-17 11:41 〔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荷蘭駐台辦事處今(17日)主辦「台荷再生能源論壇」,邀來荷蘭經濟部的離岸風電專家分享經驗。荷蘭駐台代表紀維德(Guy Wittich)表示,台灣和荷蘭在能源轉型和永續社會,都有同樣的野心;荷蘭2022年也將出現全球第一座「未受政府補助」的離岸風場。 荷蘭駐台辦事處與經濟部合辦再生能源政策,荷蘭離岸風電產、官、學界重量級人士今來台分享離岸風電建置經驗。其中,荷蘭經濟部企業署的離岸風電計畫主持人布勞訥(Ruud de Bruijne),從政策制定的面向,分享如何降低離岸風電成本、並成功發展電網。 布勞訥指出,建造離岸風電的廠商,除了要有高品質的良好紀錄,也必須快速地針對新科技應變;另,得標商須提供銀行證明,確保電廠如期如質興建。荷蘭以往也先透過政府補助,協助廠商興建離岸風電,建立出大致規模後,再與廠商議電價。經過多年開發經驗,荷蘭如今已採完全開放競爭,以最低價競標機制,大幅降低營建成本。 布勞訥表示,荷蘭在海事工程擁有百年經驗,供應鏈完整;加上港口完善、風場優良、沒有地震、颶風或是海嘯,發展離岸風電很有利基。但先天條件優良並不夠,也須要政府採取積極態度。荷蘭官方訂定2023年達到4500MW、2030年超過7000MW的目標,另迅速劃定風場,公布詳細風場資訊、提高廠商競標意願,才得以降低政府補助。 荷蘭駐台代表紀維德(Guy Wittich)表示,上(3)月19日荷蘭經濟部宣布,2022年將在荷蘭西部外海啟用的「荷蘭南岸」(Hollandse Kust Zuid)風場第一區與第二區,將是全球第一座完工運轉、未受政府補助的離岸風場。該風場由辛諾克(Chinook C.V.)與瑞典汽電公司Vattenfall得標。 紀維德指出,台灣和荷蘭在能源轉型、永續社會,都有同樣的野心;荷蘭政府在降低離岸風場的風險與造價,都有豐富經驗,樂與台灣分享,例如從三月起,荷蘭能源研究中心(Energy Center of the Netherlands, ECN),開始透過課程和實地訓練,把離岸風場的營運know-how,轉移給台電、中鋼、金屬中心、船舶中心與永傳能源等法人和公司,確保台灣未來有足夠的知識與人才。

工研院新任院長劉文雄布達上任

工研院舉行新任院長劉文雄(右)佈達典禮,由經濟部次長王美花(左)代表布達。圖/工研院提供 2018年04月16日 13:48 工商 袁顥庭 工業技術研究院於今(16)日舉行新任院長劉文雄博士布達典禮,由經濟部次長王美花代表布達,現場包括科技部次長蘇芳慶、行政院科技會報執秘蔡志宏、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台達集團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工研院院友會名譽理事長胡定華等多位產官學研人士共同見證及參與。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工研院成立迄今已45年,這段期間台灣經濟的起飛與成長,工研院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並肩負挑戰性任務。新任院長劉文雄博士具備大數據、智慧電網、網域監控等跨領域專業,以及超過30年的科技經營管理長才,擁有豐富的產學研跨界合作經驗,與豐沛的國際鏈結資源。當前世界趨勢正朝向跨領域融合,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為主的數位科技發展,他期許劉院長能引領工研院優勢能量,締造新佳績,讓台灣產業整體能夠轉型升級,為台灣開創新局。 經濟部次長王美花於佈達典禮時表示,現在是台灣產業重要的時代,產業很需要工研院的協助。舉例來說,台灣很擅長的智慧機械領域,亟需工研院及各法人協助將IoT物聯網技術,整合晶片技術等平台,提供予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可以說,無論是產業創新政策、或者前瞻科技發展,都看得到工研院。這次新院長的任命,政府對於工研院有許多期許,台灣經濟、製造業要做得好,才能在全球有強勁的競爭力,期盼工研院繼續與業界合作,面對求新求變的世界潮流,共同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表示,全球競爭激烈,他非常贊同劉院長聚焦市場需求的理念,期許工研院在劉院長領導下、與產業積極配合,迎向更好的未來。台達集團榮譽董事長鄭崇華表示,對劉院長以科技解決問題、以科技帶動高價值創造的理念,感到十分契合,他深感「真是找對人了」,對劉院長深具信心,產業會與工研院一起努力。工研院院友會名譽理事長胡定華則期許,工研院在劉院長的帶領下,可以持續協助台灣的出口產業,以及優質的內需產業上,創造新的格局。 新任院長劉文雄表示,工研院的創新研發能量已站上國際舞台,並成為許多國際級公司的創新合作伙伴,近年來也積極帶動新興產業發展落實產業效益。接下工研院院長職務,劉文雄將帶領工研院持續發揮跨領域研發創新的優勢,積極採取「藍海策略」,將工研院研發工作以市場導向並考慮PEST各層面,包括:政治(Politica

工研院新任院長劉文雄:「研發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工業技術研究院新任院長劉文雄博士 【CTIMES/SmartAuto 葉奕緯 報導】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工業技術研究院於4/16舉行新任院長劉文雄博士佈達典禮,由經濟部次長王美花代表佈達,現場包括科技部次長蘇芳慶、行政院科技會報執秘蔡志宏、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台達集團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工研院院友會名譽理事長胡定華等多位產官學研人士共同見證及參與。 新任劉文雄院長表示:「在我過去三十多年生涯中,我一直與台灣工業界和學術界保持密切聯繫; 並與台灣的各個研究機構合作。我了解台灣科技產業正面臨巨大挑戰,科技的發展處於「再造」(recreation)與「邊緣化」(marginalization)的十字路口。再次感謝各位長官對我的信任,讓我有機會回家鄉服務,我有決心,將我的技術專業與經驗貢獻給台灣社會。」 新任劉文雄院長繼續說道:「接下工研院院長的重責大任,我將以「優勢平台戰略」,透過技術整合、接軌國際市場、在既有的成功基礎上更進一步,我將未來策略分為三項重點:一是聚焦市場需求,工研院一定要以研發為導向,將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納入環境因素考量,以確保最大化利用台灣的有限資源;第二是扮演產學研樞紐並接軌國際,工研院必須支持台灣的中小企業,不僅要將技術轉移,還得培育相關人才;第三則是推動產業轉型,工研院應該建立橫向支援的平台,如AI或大數據分析,支持法人革新。我們需要掌握和支持政府的中、長期願景,並確保短期成果能使民眾有感,我會與全體同仁協力,將工研院和台灣的產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工研院成立迄今已45年,這段期間台灣經濟的起飛與成長,工研院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並肩負挑戰性任務。新任院長劉文雄博士具備大數據、智慧電網、網域監控等跨領域專業,以及超過30年的科技經營管理長才,擁有豐富的產學研跨界合作經驗,與豐沛的國際鏈結資源。當前世界趨勢正朝向跨領域融合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為主的數位科技發展,期許劉院長能引領工研院優勢能量,締造新佳績,讓台灣產業整體能夠轉型升級,為台灣開創新局。」 經濟部次長王美花於佈達典禮時表示:「現在是台灣產業重要的時代,產業很需要工研院的協助。舉例來說,台灣所擅長的智慧機械領域,亟需工研院及各法人協助將IoT物聯網技術,整合晶片技術等平台,提供予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可以說,無論是產業創新政策

離岸風電遴選月底公布 概念股權證可留意這兩檔

2018-04-16 11:02經濟日報 記者葉子菁╱即時報導 離岸風電遴選行程預計4/20舉辦第一波0.5GW的遴選會議,27日至28日舉辦第二波3GW的遴選會議,預計遴選結果將於4月下旬公告。法人認為,在經濟部遴選結果公布前,相關概念股股價仍有相當大的表現機會,建議可關注永冠(1589)、新光鋼(2031)等等。 中鋼(2002)投資34.21億元的國內首家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設施製造廠興達海洋基礎公司,預計2019年完成建廠,2020年1月起正式投產,規劃年產50~60座離岸風電套筒式水下基礎設施。法人看好,外商為落實推動在地供應鏈的承諾,陸續與台廠簽署MOU或合作框架協議,已與外商簽約的台廠供應鏈,可望在遴選結果出爐後,取得相關訂單。 權證發行商表示,若看好永冠-KY、新光鋼的短、中期表現,可挑價外15%至價平、60天期以上的相關權證,如連結永冠的認購權證永冠凱基7A購01(076601)、永冠永豐77購01(072072);連結新光鋼的認購權證新光鋼日盛7A購01(076787)、新光鋼凱基7A購02(076603)等等。 而在國際股市方面,上周五美股走勢開高走低,四大指數收盤全數下跌。多家金融股如摩根大通、花旗銀行於盤前公布財報,獲利優於預期帶動銀行類股早盤開高,但是隨後股價則一路走低,拖累整體股市表現。另外,消息指出美國最快將於本周公布,對中國1000億美元進口商品課稅清單,亦影響了市場投資氣氛,其中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下跌122.9 點或0.50%,收在24360點。

離岸風電前景可期 中鋼搶得先機

中廣新聞網 (2018-04-16 08:31) 政府有意發展「離岸風電產業」,中鋼公司搶得先機,4月15日在高雄市茄萣區興達港舉行「興達海洋基礎公司」廠房動土、暨產業供應鏈結盟典禮。中鋼公司投資34億成立「興達海洋基礎公司」是為生產離岸風電所需的水下設備,預計在108年底完成廠房,109年開始投產。中鋼是目前國內第一個投入離岸風電設備製造的廠商,將來每年可生產50座離岸風電的水下基礎,而台灣至少將會設製七百座離案風電。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致詞時表示,離岸風電產業是下一個兆元產業,所有推動離岸風電產業鏈中,興達海基公司第一個舉辦動土典禮,顯示高雄市及中鋼非常踏實地來推動離岸風電產業。水下基礎設施係離岸風場機組項目中,屬於用鋼量較大且總建置成本佔比較高的部分,推動水下基礎供應在地化,不僅可利用本土生產優勢,亦利於拓銷中鋼高品質鋼材。 「興達海洋基礎公司」未來將與台船公司、台朔重工、遠東機械和良聯工業等11家廠商建立結盟,11家結盟廠商中有7家是高雄在地業者,另也會結合國內外相關訓練資源,培訓本地水下基礎銲接專業人才,以提升技術並增加國人就業機會。 經濟部部長沈榮津、高雄市長陳菊、高雄市議會康裕成議長、國營事業委員會副主委兼執行長吳豐盛、工業局局長呂正華、高雄市政府各局處首長和多位高雄在地立委、議員等貴賓與會見證。 經濟部沈部長致詞時說明,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特別是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佔20%,其中離岸風電之裝置容量共計5.5GW,而離岸風電風場開發商的遴選,相關產業在地化程度更是重要的評分指標。水下基礎設施南部廠房之建造即在興達港,期許中鋼於明(108)年底能如質如期完工。 高雄市陳市長致詞時表示,感謝中央對高雄市的支持,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吳政忠政務委員的積極推動下,促成「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落腳於興達港,中鋼水下基礎廠房的設立,可為當地帶來產業之進駐,加上後續經濟部及科技部主導的「海洋科技工程人才培訓中心」、「海洋科技產業創新研發中心」、「海洋科技工程材料研發中心」等3個中心成立,相信將為興達港帶來活水,促進經濟發展。 行政院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及「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上位計畫」後,水下基礎產線建置於興達港海洋工程產業專區,中鋼也已獲得能源局主辦「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海洋工程區土地標租案」之遴選,面積共27.51公

盈錫導入智慧機械 人才高值化拚加薪

2018-04-15 13:54中央社 台北15日電 生產精密螺帽的盈錫精密工業導入智慧機械,精簡人力轉往高值化產品發展,公司營收屢創佳績,總經理巫有崇說,這些都要回饋給員工,今年3月已為員工加薪,7月還要再加。 巫有崇與弟弟巫有捷是一對出身南投鄉下的雙胞胎兄弟,進入盈錫精密後受到董事長林國華賞識,成了盈錫女婿,兄弟兩人齊力經營公司,帶領盈錫精密從過去的黑手螺帽工廠轉型。 透過逐步引進智慧機械,並打造自有品牌,盈錫精密現在已成為全球第3大精密螺帽製造廠,應用領域涵蓋3C、航太、汽車、醫療,在台灣市占率逾8成、中國大陸市占率逾5成,並銷往歐美日等44國。 盈錫精密去年在經濟部工業局輔導下,進一步導入智慧機上盒(SMB),將6個廠區150台機器聯網,並與原有的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結合,讓設備相互溝通,人均產值提升13.6%、設備稼動率提高20%、產品良率提升7%。 巫有崇說,中小企業要一次將設備全部換新很困難,作為公司經營者,導入數位化生產管理後,可以更清楚瞭解設備的稼動狀況,以擬定未來投資規劃;而節省下來的員工則能投入學習設計開發、品管等建立國際化品牌所需的能力,創造更高的價值。 出身貧苦的巫家兄弟,換了位置仍沒遺忘初衷,巫有崇說,他希望打造幸福企業,讓員工都像家人一樣,隨著公司生意越做越大,也應該給員工應有的回饋,過去3年來平均已為員工加薪2到3成,今年3月為所有員工加薪3到5%,巫有崇笑說,他已經跟員工說,7月要再加3到5%,但相對的「所有員工面對的不是以前專精的能力,而是要符合多元化的技術整合能力」。 建教合作體系出身的巫有崇,對培育人才頗有想法,所有透過產學合作進入盈錫工作的學生都享有正職待遇,「如果像以前思維,覺得你是工讀生,這些學生心理就會很不舒服」,大學一年級進公司「什麼都不會」就有23.5K起薪,巫有崇說,經過在公司學習,這些學生畢業時薪水大概能升到28K至30K。 相當重視員工想法的巫有崇也說,盈錫精密在每種產學合作模式中只會各收2、3個學生,並將他們打散在不同部門,以免4年過去後,只有其中一個學生被升為幹部,會引起其他同學的不快;而對於未獲升任的學生,盈錫也會協助與其他工具機業者媒合,為整體產業培養更多人才。

引進智慧機械 螺帽大廠營收看俏

華視 2018年4月15日 下午8:11 台北市 / 羅立芸 宋佾璋 報導 智慧機械產業,是政府產業創新政策之一,在經濟部工業局協助下,國內機械與製造業,陸續導入智慧化應用。像是在台中的螺帽大廠,就因為逐步引進智慧機械,打造自有品牌,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第3大的精密螺帽製造廠,在台灣市占率超過8成、也佔大陸5成,還銷往歐美日等44個國家。公司營收也看俏,今年3月已加過薪水,但預計7月還要再次調薪。 作業員正在切割,航太等級的螺帽,一顆要價上萬元,價格不斐,這間位於台中的螺帽大廠,是全球第3大精密螺帽製造廠,應用領域跨足航太3C汽車醫療,現在更興建了一座,智慧化的工廠,把不同廠牌的工具機,整合在一起,還能產生大數據,進而改善製程,產品良率從先前的80%,一口氣提升到95%,產能效益也大增,用更少人力,做出更好產品,智慧化轉型,帶來的是更高的收益,與更佳的國際競爭力。

中鋼水下基礎廠房 高雄興達港動工

記者宋汝夔/高雄報導2018/04/15 20:03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強調,興達海基公司第一個舉辦動土典禮,顯示高雄市及中鋼非常踏實地來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圖/中鋼公司提供,2018.04.15) 為具體落實政府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之政策目標,中鋼於4月15日上午11時假高雄興達港,舉行「興達海洋基礎公司」廠房動土暨產業供應鏈結盟典禮,以取得市場先機,提升鋼鐵產業需求,並加速台灣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產業鏈在地化發展。 經濟部部長沈榮津致詞時說明,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特別是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佔20%,其中離岸風電之裝置容量共計5.5GW,而離岸風電風場開發商的遴選,相關產業在地化程度更是重要的評分指標。水下基礎設施南部廠房之建造即在興達港,期許中鋼於明(108)年底能如質如期完工。 高雄市長陳菊致詞時表示,感謝中央對高雄市的支持,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吳政忠政務委員的積極推動下,促成「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落腳於興達港,中鋼水下基礎廠房的設立,可為當地帶來產業之進駐,加上後續經濟部及科技部主導的「海洋科技工程人才培訓中心」、「海洋科技產業創新研發中心」、「海洋科技工程材料研發中心」等3個中心成立,相信將為興達港帶來活水,促進經濟發展。 ▲興達海基公司興建之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圖/中鋼公司提供,2018.04.15)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致詞時表示,離岸風電產業是下一個兆元產業,所有推動離岸風電產業鏈中,興達海基公司第一個舉辦動土典禮,顯示高雄市及中鋼非常踏實地來推動離岸風電產業。水下基礎設施係離岸風場機組項目中,屬於用鋼量較大且總建置成本佔比較高的部分,推動水下基礎供應在地化,不僅可利用本土生產優勢,亦利於拓銷中鋼高品質鋼材。 興達海基公司未來將與台船公司、台朔重工、遠東機械和良聯工業等11家廠商建立結盟,11家結盟廠商中有7家是高雄在地業者,另也會結合國內外相關訓練資源,培訓本地水下基礎銲接專業人才,以提升技術並增加國人就業機會。中鋼全力配合推動離案風電產業在地化工作,選擇中鋼即選擇放心。 ▲高雄市長陳菊感謝中央對高雄市的支持。(圖/中鋼公司提供,2018.04.15) 行政院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及「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上位計畫」後,水下基礎產線建置於興達港海洋工程產業專區,中鋼也已獲得能源局主辦「高雄海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