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2, 2018的文章

陳良基:AI、太空計畫 明年重點

2018年07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 彭女韋琳/台北報導 行政院周四將核定明(108)年度的科技預算,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行政院初步核定數約1,163億元,希望向行政院長賴清德爭取再增14億元預算,使得明年科技預算可望達到1,177億元。陳良基表示,明年重點在AI、基礎研究及太空計畫第三期,至少每年要投入20億元在太空科技的研發。 賴揆今年1月主持行政院科技會報時,支持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提出的明年度預算增加5%的政策,賴清德本周還將主持科技會報,做最後決定。 陳良基指出,上一個年度科技預算立法院最後審定法定預算約1,143億元,行政院對明年初步核定數約1,163億元,希望最後跟賴揆爭取更多的預算。 科技部這兩年主打的各項AI研究經費,將進入各個產業的執行階段,陳良基表示,希望能夠繼續推動這些計畫,但是進入各產業發展階段後,會有經濟部、農委會、衛福部等單位加入。 在整個1,177億元科技預算中,基礎研究的370億元預算是重要部分,陳良基表示,未來希望在基礎研究上給予更多支持,明年度開始也會和行政院協調,特別標示出學界的基礎研究,鼓勵由專業學者來幫國家設想哪些產業有發展機會,而不是單純由政府指定,這樣可以引進更多科學能量。 陳良基說,科技部正與教育部合作卓越研究中心,基礎研究很重要,光是這一塊每年投入至少15億元。另外,明年度科技預算中最重要的是太空計畫第三期,陳良基指出,過去太空計畫以15年為一期,今年滿30年,明年度啟動的第三期計畫希望以10年為期。預估未來1年太空計畫的經費是20億左右,10年約需250億元預算。 (工商時報)

經濟日報社論/離岸風電訂價離譜 如何解套?

2018-07-11 01:26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部上月底公布離岸風電「競標制」結果,外商平均每度電的得標價低於2.5元,有一標案甚至低於2.23元,顯示這才是完全競爭下,外商仍有正常利潤合理的國際或市場價格。相對於4月的「遴選制」,政府訂定的躉購費率每度高達5.84元,不但是歐洲、東南亞離岸風電平均電價的兩倍以上,也就是外商投資風電的超額利潤每度高達3.3元之多,政府風電的訂價策略大錯特錯,也讓台灣人民當了冤大頭。 如果保守地以每度2.5元當作成本計算,外商投資離岸風電的利潤率高達120%,再依照遴選制的外商每年發電138億度計算,代表第一年台灣人就多花了455億元,未來20年共浪費了高達9,108億元,也難怪外商趨之若鶩。 經濟部辯稱,「先遴選,後競標」是參考歐美國家的作法,反而凸顯經濟部缺乏專業。眾所周知,歐美推動風電至少30年以上,一開始沒有經驗而遴選有其道理,但目前歐美或東南亞國家採用競標制,已經完全揭露當前的國際合理市場價格就是每度電2.5元。因此,台灣再走幾十年前遴選的老路,實在是愚不可及。 經濟部又說,遴選制的電費較高,是因為納入「產業關聯效益」項目,要求獲得遴選的業者須於規定期限內,提出具體產業關聯執行方案並經工業局審核,將帶動國內製造業及服務業轉型,促進本土能源供應鏈發展,創造投資額9,625億元與約2萬個就業機會,兼顧再生能源推動與國家財政負擔之平衡。此一說法反而又暴露出四個問題。 一是經濟部對於經濟很外行,以為必須誘以重利,外商才會來台投資離岸風電。殊不知,幾年前外商面臨歐美政府逐年降低躉購費率,就對台灣市場躍躍欲試,已經揭露了合理價格和政府主導的訊息給台灣,而且外商除了每度2.5元的合理利潤之外,還有包括碳權抵換、專案低利融資優惠等其他獲利的機會,根本不需要我政府再加碼倒貼。 二是經濟部遴選出來的七家業者、十個風場中,竟然有兩家業者兩個風場只要在2020年以前完成併聯,免負國產化任務,即可獲得每度5.8元的優惠價。 第三是經濟部怕違反國際經貿和採購規範,並未把國產化要求寫入招標規定,而只「柔性要求」投標廠商在遴選委員會上「口頭表達」願意配合國產化、技術移轉等,對投標外商並無強制或約束力。 最後是經濟部犯了有名的「贏者的詛咒」,就像德州外海的油田由業者競標,過度樂觀的業者認為開採成功的機率較高而出高價;但

貿易戰打不完… 經部祭誘因 迎大陸台商返鄉

美中貿易戰對企業衝擊及因應  經濟部次長 龔明鑫 2018年07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雪彗/台北報導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昨(22日)表示,受美中貿易戰恐持久戰影響,台商企業透露正考慮鮭魚返鄉。龔明鑫說,未來半年是吸引台商回流的關鍵時刻,若台商回台作升級轉型實質投資,政府將祭出智慧機械設備投資抵減二擇一的優惠及土地等誘因,全力協助。 美中貿易戰沒完沒了,無法因應美川普總統的不定時炸彈轟擊,不但陸企計畫轉移生產基地到東南亞避難,大陸台商也向政府透露,將轉移生產線趨利避害。據悉,台商正考慮移轉生產基地,布局全球,轉移基地考量南進東協(新南向國家)、響應美國製造,或鮭魚返鄉回流台灣。 在中美貿易戰即將升級至二千億美元之際,台商一旦受波及,在對美出口產品就立即增加10%的稅負,無形中等於增加1成的成本,因此有不少台商表達鮭魚返鄉意願。龔明鑫證實,確實有台商向政府表達,有意將生產基地移回台灣,並希望政府提供協助及誘因。他指出,政府無法滿足台商回流所有需求,但可營造優質投資環境,政府歡迎台商回流是作升級轉型,而非將低階生產搬回台灣,使用龐大土地及勞力;企業若投入智慧製造,購買智慧機械設備,政府會提供投抵誘因,幫企業找地,解決缺工及水電問題,排除五缺障礙。 台商鮭魚返鄉的誘因,龔明鑫說,台商如有意願導入智慧製造,購買智慧機械設備,回台灣作升級轉型,政府將祭出3年抵減率3%或當年度抵減率5%二擇一投資抵減優惠。龔強調:「企業導入智慧製造,未來3年很關鍵,人家拿機關槍作戰,我們不能拿刀打仗」,這項政策一旦拍板適用所有企業。 據悉,近日經濟部將向賴揆提出智慧機械投資抵減優惠規劃方案,初步稅式支出評估直接加間接效應有正向結果,不致出現稅損。最快下會期擬由黨團提案修改《產創條例》,執行期限將跨越產創租稅落日的108年,執行3年至110年底。 「未來半年是關鍵時刻」,龔明鑫說,台商多表示會在半年內作出生產基地移轉決定,盼政府協助,愈早下決定受衝擊愈小;分散生產基地,才能因應緊急狀況供應鏈貨品調度,讓市場調配更具彈性。 至台商資金匯回是否會給租稅特赦?龔明鑫說,經濟部會營造台商回流實質投資優質環境,並祭出租稅獎勵誘因,但不會針對特定資金回流建議租稅特赦,這是財政部職權。部分綠委下會期提案力推台商資金匯回租稅「特赦」,龔明鑫說,這是有條件的,要作實質投

〈封面故事〉風電人力需求 3年內爆量成長

離岸風電人才不僅要有腦力,現場工作更需體力,也不能有懼高症。 (CIP提供) 2018-07-23 記者林菁樺/專題報導 政府扶植離岸風電,除了提升技術產業鏈之外,人才「軟實力」更不可忽視。根據經濟部工業局調查,透過離岸風電裝置量化推估,近3年人才需求將呈現「微幅減少再大幅增加」的趨勢,預估2020年離岸風電人才需求將達2,100人;工業局表示,由於今年離岸風場遴選與競價制度甫落幕,政策更加明朗,預期人力需求還會再成長。 後年人才需求暴增至2100人 工業局指出,今、明年屬於建置示範風場階段,人才需求並未太多,各約180人及120人;但後年因裝置容量增加至520MW,進入潛力場址開發階段,大幅驅動人才需求「爆炸成長」,預估人才需求將達到2,100人。 工業局調查發現,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欠缺6大類人才,包括機電整合工程師、專案管理主管、製程工程師、業務人員、營建施工人員、電機技術人員;其中,業務人員需要商業管理、外國語文等文科類背景,其餘仍以資訊技術、工程及工程業等理科為主,營建施工人員則需要具有海洋科學相關學類背景。 調查指出,最難招募的是「機電整合工程師」,負責機電系統整合,需要具備外語溝通與專業能力。至於「專案管理主管」,能力需求條件最多,為管理專案工程進度與預算、負責各部門與外部客戶溝通協調、供應鏈管理、運用AI與大數據以強化經營效率,須具備跨領域能力及外語溝通與專業能力,專案管理主管工作經驗更需五年以上,進入門檻相當高。 機電整合工程師最難找 離岸風電人才不僅要有腦力,現場工作更需體力。例如台電招考海事工程人員,除了原有的體能測試外,還特地納入游泳項目;而一般風機高度介於10至20樓層高,想成為風機維修師,無法克服高度恐懼也不行;此外,機艙多為密閉空間,還必須要可以耐住高溫熱氣,可爬高、耐熱最基本要件。 工業局指出,廠商在人才運用上遇到三大困難,包括專業人才數量不足,不易辨識能力水準與專業能力不足等。根據調查,五成受訪廠商表示,即使目前產業人才供給有限,但拉長招募時間,仍可尋得人才,因此人才供需狀況尚屬均衡;但也有三成業者反映有才不足情形,僅兩成認為人才充裕。 「如何培育人才是重點。」工業局科長陳鵬詠指出,製造業最需要的就是接單,透過系統商下單,國內廠商接單後添購相關設備,工廠因新增設備就需要雇用、培養人才。他指出,經濟部希